巴西:水資源大國遭遇缺水困擾
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的農戶從水罐車取水應對干旱
近期,由于遭遇持續干旱,巴西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有375個城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位于亞馬孫河流域的亞馬孫州的34座城市處于“缺水”警戒狀態。
巴西是世界上水資源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6.95萬億立方米,約占全球總量的15%,人均水資源量3.2萬立方米,約為全球人均量的4倍。近年來,受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氣候變化、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等影響,巴西屢受缺水困擾,不僅導致物價飛漲、糧食短缺,還影響到社會穩定。為了應對干旱,巴西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將保障水安全納入國家重要議程。
分布不均 干旱頻發加劇短缺
從水資源分布來看,巴西可分為三大地區:水資源豐富的北方地區,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65%,人口僅占全國的5%;半干旱的東北地區,水資源比較短缺,占全國水資源量的4%,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0%,該地區河流在干旱季節時常斷流;擁有巴西最多財富的東南地區,其GDP(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60%,人口占40%,但水資源僅占6%。近20年來,巴西用水量飛快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農業仍是巴西最大的用水行業,但工業和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加大。巴西對水資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需要注意的是,巴西水資源浪費率高達70%,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壓力。
過去十年,巴西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干旱。2013年—2015年,巴西東南地區由于降雨量減少導致水庫干涸,不得不限時供水;2020年,該地區降雨量比歷史同期減少了38%,造成260萬居民飲水困難;2011年—2017年,巴西東北地區遭遇持續干旱,153座水庫中有39座完全枯竭,42座達到死庫容水平;2022年,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連續131天無降水。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巴西共有4800萬人遭受干旱缺水的影響。過去10年,涉水災害造成高達4013億雷亞爾(約合5336億元)的經濟損失。
制定政策 提高對抗干旱能力
2001年,巴西成立國家水務署,承擔水資源管理、用水管理、大壩安全、水文信息的監測和監管等職能。2010年,巴西國家水務署編制《巴西城市供水地圖集》,提出巴西水資源和環境衛生行業規劃,以確保巴西5560個城市供水正常。根據《地圖集》顯示,巴西46%的城市需要擴建供水系統,9%的城市需要尋找新的水源。2019年,巴西國家水務署制定了《國家水安全計劃》,確定全國各地區的涉水重點項目,以保障生產和生活供水,減少干旱和洪水風險。
巴西國家水務署開發了干旱和洪水等極端事件的監測系統,用來監測全國的水文變化趨勢,分析降水量、河流流量、水庫水位等變化,通過數字模擬技術應對極端事件,為水庫調度提供決策支持。此外,通過開發“東北地區干旱監測系統”,國家水務署對各州和聯邦機構的資源進行協調整合,定期監測東北地區的旱情,發布監測結果,并根據3個月、4個月、6個月的短期指標和12個月、18個月、24個月的長期指標,評估該地區的干旱演變情況。
因地制宜 保障群眾用水安全
目前,巴西各州均制定了地方水法。圣保羅州大都會區和塞阿拉州大都會區作為遭遇嚴重干旱的地區,在應對水短缺方面,各有各的舉措。
節水獎勵計劃是圣保羅州的特色措施。在干旱最嚴重的2014年,圣保羅州水務公司要求用水戶的用水量減少20%,若能做到,即可獲得30%的資金獎勵。計劃實施一年后,盡管公眾的節水意識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人的用水量高于平均水平,針對這部分用水戶,水務公司加收了超量費:超過平均用水量20%以下的用戶,水費加收40%;超過平均用水量20%以上的用戶,則加收100%。加大獎懲力度之后,圣保羅人均用水量一年內下降四分之一。
協商分配水量是塞阿拉州的特色措施。從1994年開始,由用水戶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根據流域委員會和水資源管理公司確定的分配指標進行水量分配。用水戶每年從水庫提取的水量應通過協商決定,并需獲得水資源管理公司的確認,由其負責調配水庫的水量。這是巴西供水管理的創新舉措,也是應對干旱和使每個人都獲得用水的戰略之舉。
面對水短缺危機,塞阿拉州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巴西屬于首創,如快速鋪設輸水管道措施:管道均為鋼制,具有快速連接和鎖閉接頭功能,錨定于地面(不用挖溝),可抗高水壓;干旱緊急情況下可沿路鋪設,將水從水庫引至城市的水處理廠,這項措施在干旱期間發揮了顯著作用。
綜合施策 提高干旱管理能力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加劇以及人類活動的增多,干旱已成為巴西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障礙,必須提高水治理能力,加大投資,緩解水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國情、水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巴西將供應管理、需求管理和沖突管理融合在一起。采取靈活的供水管理措施,如檢測供水管網的壓力變化,開展功能分區;采取經濟激勵措施,如通過支付水費或獲得水費優惠等作為需求管理策略;構建干旱期間沖突管理的法規體制,防止用水沖突的發生。
早期預警對于緩解干旱影響非常重要,在規劃過程中,巴西制定主動式干旱管理計劃,針對干旱的各階段制定措施,同時確定實施措施的必要條件;鑒于水危機加劇時采取緊急措施會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巴西強化早期預警系統的作用,啟動主動式干旱管理計劃,以緩解干旱影響。
供水公司在城市干旱管理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在水危機期間,居民需水量和水費繳納會明顯減少,給公司的收益帶來不利影響。然而,大幅提高水費并非良策,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巴西會在規劃制定中納入相應的價格機制,以降低對供水公司和廣大用水戶的影響。
干旱管理在科學技術、法律法規、利益相關方參與等不同層面都得到了充分體現??茖W技術可應對干旱固有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健全的法治建設可化解沖突和矛盾;利益相關方參與可提升供水管理效率,開展有效和公平的水需求管理。供水行業在構建干旱治理體系的基礎上,將干旱監測、早期預警與主動式干旱管理計劃有機結合在一起。
巴西的相關研究認為,在引發、加劇或減輕干旱方面,人類活動的因素不可忽視。特別是用水方式和水管理模式,均對干旱的時空格局構成影響。為了加強干旱管理,必須更好地了解人類對造成干旱的影響因素。目前的干旱監測和水核算體系側重于自然邊界條件,忽略了人類對干旱的影響因素,為此,巴西與荷蘭專家組成團隊,在統籌考慮與水有關的人類活動維度、社會水文學維度和利益相關方對話體系的基礎上,開發集成參與式3D干旱診斷工具箱,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涉水目標,評估干旱影響的時空變化和人類活動的時空影響,模擬流域范圍的干旱演變,為水資源管理機構和用水戶提供可行的方案,有助于提高干旱預測能力和抗旱韌性。
(作者分別為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副處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