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責任擔當 全面準確有效落地執行長江保護法
長江保護法是我國首部以國家法律形式為特定流域制定的法律,開啟了依法治江新紀元,為長江流域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重慶市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是全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作為水利人,要充分認識長江保護法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增強執行和實施法律的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要將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長江保護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利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嚴格遵循長江保護法明確的“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應當堅持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創新驅動、系統治理”的法律制度,確保長江防洪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水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實際行動守護好691km的長江重慶段。
一、將長江保護法實施與法治政府建設相結合
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增強長江保護法實施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是抓好法規銜接。嚴格遵循上位法優先于下位法、特殊法優先于一般法的原則,對長江保護法進行適用。同時,及時梳理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與長江保護法不一致的規定,確保法律制度規范嚴密、銜接有序、協調統一。重點做好水利規劃、水資源管理、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河湖管理、水旱災害防御、水行政執法監督等方面配套制度研究工作,適時修訂完善重慶市三峽水庫消落區管理、河道管理等地方性法規。
二是抓好頂層設計。注重發揮規劃的引領和約束作用,修改完善重慶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合理確定規劃目標任務和舉措,為推動重慶市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做好頂層設計。
三是抓好制度落實。進一步加強完善取用水總量控制和消耗強度控制管理制度、長江流域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等各項制度。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標準體系,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在實施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適時出臺相應的配套性文件,使相關制度在重慶市水利管理領域進一步細化、更具有操作性。
四是抓好學習宣傳。將長江保護法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黨委(黨組)書記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學習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并將其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述法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長江保護法作為干部職工學習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創新學習培訓形式,召開全市水利系統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視頻培訓會議,邀請高校專家進行條文解讀,進一步加強廣大干部對長江保護法的理解和認識,將長江保護法的立法精神融入依法治水管水工作。
五是抓好普法宣傳。2021年是“八五”水利普法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以此為契機,將長江保護法的宣傳貫徹列入“八五”水利普法規劃重點內容,作為本年度普法責任清單的“頭號任務”。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要求,廣泛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和普法活動。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長江保護法集中式普法宣傳,認真組織參加長江保護法知識大賽,在全社會掀起宣傳熱潮,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二、將長江保護法實施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結合
重慶和四川共飲長江水,在長江保護法宣傳貫徹上要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兩地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一是實現共管共治。深化川渝“河長制”協作,簽署聯合宣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利合作備忘錄,共同組建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建立跨省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等9項聯合機制,在81條跨界河流聯合開展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和“清四亂”等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川渝水利聯合執法機制,聯合打擊水事違法行為,維護區域水事秩序,川渝攜手共擔“上游責任”。
二是實現生態共建。強化長江上游大保護,共建三峽庫區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區和長江生態廊道,協同加強生態空間管控,支持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聯合將瓊江打造為全國首個跨?。ㄖ陛犑校┦痉逗恿?。圍繞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目標,在長江及其支流開展示范河湖、幸福河湖建設。
三是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川渝水文監測預警預報共享系統,推進河流水量水質信息、水文氣象信息、水庫群及水利工程聯合調度資源、搶險技術支撐力量和應急搶護物資的共建共享,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和水生態安全。
三、將長江保護法實施與全面深化河長制相結合
全面落實重慶市第2號總河長令部署,以河長制促“河長治”,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一是大力宣貫《重慶市河長制條例》。以實施《重慶市河長制條例》為契機,進一步壓實河長責任,將長江治理與保護納入河長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督查考核,推動各級河長常態化巡河查河、規范化履職。
二是不斷強化保障措施。高質量、高水平編制實施新一輪“一河一策”方案,科學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制定任務、措施、責任清單,堅持輕重緩急原則,統籌管河護水資金,有力有序組織實施。落實常態化河流管護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確保河流保潔無盲區。
三是加快建設智慧河長系統。構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大數據等部門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AI分析、污染溯源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探索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感知體系,及時發現河流突出問題,為水質提升、岸線管理保護等提供信息化決策輔助。
四是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線索雙向移送、聯合巡查、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等工作機制,形成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合力,協同解決河流管理保護難題,促進河流管理保護工作從制度化實施向法制化保障轉變。
五是建立完善河長制社會監督體系。通過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群眾代表等擔任社會監督員,對河流管理保護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促進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
四、將長江保護法實施與水利行業加強管理相結合
把推動長江保護作為水利加強管理的重要內容,增強長江保護法實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一是堅持生態理念。嚴格實施取用水總量控制和消耗強度控制管理制度,依法編制年度水量調度方案和調度計劃,促進水資源合理配置、統一調度和高效利用。規范取水許可管理,嚴格控制不合理用水。加強水資源保護,嚴格控制入河庫污染物排放,排查整治影響或威脅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隱患。實施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政策,探索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形成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
二是突出節水優先。實施農業節水增效,推進大型、重點中型灌區用水計量由渠首向干支渠口延伸,建設節水型灌區,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協調經濟信息部門加強工業節水減排,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落實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嚴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加強工業企業和園區用水計量體系建設,推進水重復利用,規范用水管理。協調城市管理部門推進城鎮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加強公共供水系統運行管理。
三是強調系統治理。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升、水污染防治等專項行動,集中力量打好河道亂象殲滅戰、岸線整治保衛戰、河道采砂持久戰,常態化規范化推進河道“清四亂”,進一步維護河湖生命健康。規范合法采砂,科學合理編制規劃,規范采砂許可,強化河砂采、儲、運、銷全過程監管,推進河砂有序開采。嚴格涉河涉庫建設項目管理,堅決消除存量、遏制增量,防止問題反彈,徹底清除河湖亂象。
四是聚焦綠色發展。加快完成水電扶貧項目建設任務,推進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加快小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推進水電綠色發展。成立三峽庫區(重慶)消落區治理研究中心,集中優勢力量開展消落區生態修復技術科技攻關。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啟動消落區生態修復試點工作。嚴格落實長江流域河湖岸線管控規定,嚴守河湖岸線管控紅線。加快三峽庫區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加快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確保三峽庫區人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維護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穩定。
五是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全面執行水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協同執法、聯合執法,把非法侵占長江流域河湖水域、違法利用占用河湖岸線、非法采砂等長江保護法規定的重點違法行為作為執法重點,及時發現制止并依法嚴厲懲處到位,以強有力的執法增強法律權威性,維護正常的長江水事秩序。
長江大保護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重慶水利系統將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以長江保護法為準繩,以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的使命感,全面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增強長江大保護的實效性,讓長江母親河煥發生機、澤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