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hkcun"></strong>

    1. <rp id="hkcun"></rp>
      <tbody id="hkcun"></tbody>

    2. <rp id="hkcun"></rp>

      <em id="hkcun"></em>
      首頁 >  大家談 >  正文

      創新驅動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 夯實農業強國建設基礎

      時間:2023-07-24 來源:《中國水利》2023年第7期

      一、我國節水灌溉現狀與存在問題

      節水灌溉現狀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把“節水優先”放在首位。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把節水作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實施重大節水工程,大力推動節水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極大促進了節水灌溉發展。

      2014年以來我國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特別是高效節水灌溉,改善了灌排工程條件,顯著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與效益。隨著工程設施改善,灌區供水服務漸趨多樣化,在滿足灌溉供水需求的同時,還承擔了工業、生活、生態供水任務,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2021年我國灌溉面積由2014年的7065萬h㎡發展到7569萬h,增加了504萬h,居世界首位,其中耕地灌溉面積由6454萬h增加到6916萬h。與此同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30左右提高到了0.568;灌溉用水總量由3400多億m3下降到3200億m3左右。

      我國現狀節水灌溉面積3780萬h,其中低壓管道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61.1%。近年,我國噴微灌面積特別是微灌面積增長迅速,噴微灌面積達到1181.5萬h,占灌溉面積的15.6%,其中微灌面積720.2萬h,占灌溉面積的9.5%。我國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節水政策制度體系、工程技術體系、科學管理體系,農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化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節水灌溉存在問題

      我國節水灌溉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區域間發展不平衡,高效節水灌溉發展不充分

      不同區域節水灌溉發展差異突出,北京市節水灌溉面積占總灌溉面積的100%,為全國最高;湖北、湖南、廣東、西藏相對較低,不足20%;北京、河北、新疆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比已經超過60%,而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西藏等7個省份不足10%。我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僅占總灌溉面積30.6%,比例不高,還有較大發展潛力;噴微灌面積僅占總灌溉面積15.6%,與先進國家的50%以上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bdupload/image/202307/1690185036520741400.png

      ▲2020年各?。ㄗ灾螀^、直轄市)節水灌溉、高效節水灌溉、噴微灌面積占總灌溉面積比例

      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不平衡,系統治理不充分

      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持續進行節水改造,投入穩定,而田間工程節水改造相對薄弱。另外,灌區骨干工程、田間工程分別由不同部門負責,工作協同不充分,部分灌區出現“中梗阻”問題。灌區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灌溉與排水、節水與生態、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不能很好統籌,系統治理存在明顯短板。

      工程節水與管理節水不平衡,管理節水與服務不充分

      重工程建設輕管理問題仍然突出,工程建設推動力度大,而管理節水創新力度小。出臺的一些節水政策沒有全面落地,節水激勵政策不足、力度不夠,灌區工程管護和節水灌溉工程管護經費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專業化、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信息化發展滯后,農業節水管理效率不高,服務能力明顯不足。

      節水投入與節水需求不平衡,兩手發力不充分

      灌溉工程設施薄弱,節水改造資金需求大,盡管國家不斷加大節水改造投資力度,但與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缺口。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改造畝均投資不足800元(1畝=1/15h),不及實際需求的一半,且投資與建設標準相對較低,不能滿足農業節水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有限的投資主要來源于各級政府財政,多渠道投融資機制尚未全面建立,利用社會資本、投融資手段明顯不足。

      二、農業節水灌溉面臨的新形勢

      建設農業強國要求節水灌溉高標準發展

      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需要夯實灌排工程基礎設施,提高建設質量和標準,顯著提升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增強農業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集約化農業,需要大力發展高效灌溉、精準灌溉、智慧灌溉以及水肥一體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品質和效益。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求節水灌溉加快發展

      在我國水土資源條件制約下,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重在提高耕地糧食單產能力,加快節水灌溉工程特別是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與效益,用有限的農業水資源滿足灌溉用水需求;水土資源尚有潛力的地區,通過節水改造和水源開發,合理擴大耕地灌溉面積,大幅度提高糧食和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

      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求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重要內容。實施鄉村振興,推進國家現代化,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采用先進技術、現代化裝備建設節水灌溉工程,健全管理制度與機制,提升節水灌溉持續服務能力,實施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高農業節水管理效率和效益,以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國家現代化進程。

      走文明發展道路要求節水灌溉全面發展

      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需要統籌節水與生態,系統治理、全面發展。在節水灌溉發展中,采用低碳綠色、環境友好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河湖濕地萎縮、河流斷流、地下水超采等區域,將節水灌溉與生態恢復密切結合,強化深度節水和控水,減少農業水資源消耗,滿足自然生態用水需求。

      三、新時期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目標與任務

      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根本特征是先進、精準、高效、低碳、生態,實現節水、增效、省工、省肥、節地、節能、減碳(“一增六減”)綜合效益。

      《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先進的技術支撐體系,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按照《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的遠景目標要求,農業節水應該加快發展步伐,到2035年,形成完善的農業節水工程體系、健全的管理體系、先進的科技支撐體系,實現“技術先進、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綠色低碳、生態良好”的目標,節水灌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新時期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如下。

      加快實施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現代化升級改造

      對灌區渠首和水源工程、病險工程、關鍵輸配水和排水建筑物、渠溝道等骨干灌排工程進行高質量、高標準升級改造;具備條件的區域,根據科學合理、經濟可行的原則對輸水渠道進行管道化改造,提高輸水效率和工程設施現代化水平;統籌灌溉工程與排水工程、農田系統與生態系統、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對灌區進行系統治理;灌區工程設施與區域生態環境相協調、相融合。

      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和小型灌區現代化改造

      與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改造同步,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按照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標準,對田間工程進行節水改造,消除“中梗阻”;加快小型灌區現代化升級改造,渠溝田林路草系統治理。大力推廣管道輸水、渠道防滲新技術,在旱作區加快推廣噴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灌溉效率與效益,實現節水增效;在南方水稻種植區全面推廣水稻節水灌溉技術、排水溝渠生態治理技術,實現節水、增效、減排、防污綜合效益。水利措施與農業措施結合,最大幅度提高節水效益。

      持續深化節水管理改革

      全面推進灌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現節水灌溉工程持續良性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加快完善用水計量和管理設施,推進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全面實施灌溉用水耗水雙控制、定額管理,超定額累進加價;健全并強化農業節水激勵機制,激發用水者內生節水動力。

      加快推進農業節水信息化智慧化管理

      制定灌區管理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技術標準,開展灌區信息化、數字化和農業智慧灌溉示范建設,因地制宜加快實施農業節水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重點突破,創新驅動農業節水高質量發展

      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有效措施,綜合施策,加快推進農業節水高質量發展。

      健全政策制度,用水約束與節水激勵并舉

      一是出臺以水資源為剛性約束的農業節水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對區域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灌溉規模和用水耗水雙控制、節水行動和節水監督考核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建立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制度;二是健全完善節水灌溉產品和設備購置補貼政策,增加補貼額度,鼓勵農民用水者自覺應用節水技術和設備;三是強化農業節水扶持、節水激勵和水市場相關政策,使節水“有利可圖”,真正起到激勵作用,激發農業用水主體節水的主動性;四是制定灌區和節水灌溉工程良性持續運行保障政策,從機制創新、運維規范、經費保障、專業化與社會化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指導和要求,促進節水灌溉管理與服務健康可持續;五是建立農業節水政策實施監督檢查與評估機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政策實用、管用、真用。

      強化兩手發力,加大農業節水投入

      一是在現有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升級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投資渠道基礎上,拓展融資渠道,使節水灌溉投入長效穩定增長;二是不斷加大各級公共財政對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投入力度,提高對大中型灌區田間節水工程和小型灌區節水改造財政補助標準;三是探索基于“節水量”目標導向的小型灌區和大中型灌區田間節水工程投資財政補助模式,由以項目內容為依據進行投資補助轉變為以項目結果為依據進行投資補助,保障實現節水效益;四是在適宜地區和集約化農業區,探索實施農業合同節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專業化服務,拓寬節水灌溉投資渠道;五是建立不同投資主體效益分享有效保障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深度參與節水灌溉投資與運維服務,用“兩手發力”加快農業節水創新發展;六是長效穩定使用債券、低息長期貸款等農業節水的投融資工具,支持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

      增強管理與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建立水利、農業等農業節水部門協調聯動常態化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同推進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升級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項目立項、規劃和實施中,骨干工程節水與田間工程節水同步推進、無縫銜接;二是建立農業節水投資績效動態評估機制,實施項目投資精準管理;三是將“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制度化,將機制健全、管理規范、經費保障作為農業節水工程投資建設的前置條件;四是根據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要求,制修訂農業節水工程標準,全面提高建設標準和工程質量;五是強化取水許可制度,健全農業用水定額標準,完善用水計量設施,全面實施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超定額累進加價;六是健全農業節水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與基層服務體系,扶持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提升農業節水全鏈條管理、服務與運維能力。

      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將農業節水技術創新作為國家重點支持領域,增加科研經費,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跨領域聯合攻關有效機制,針對農業節水關鍵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盡快取得國際領先成果;二是需求牽引、重點突破,圍繞高效灌溉、節水增效、節水減排防污、節水減碳、灌區現代化等開展技術與設備研發,盡快形成完整自主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和設備系列;三是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加大創新成果開放和共享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把新技術新成果更多更快地應用于生產實際;四是加強節水灌溉制度、高效水肥調控等灌溉試驗基礎研究,從試驗田到農田開展長系列觀測試驗、機理研究、監測評估,為節水灌溉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催化效益驅動,激發農業節水源動力

      一是將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在設施農業區、經濟作物種植區、集約化農業區、農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經營區,規?;嫱七M農業節水,特別是高效節水灌溉,實現節水、增效、減支、減污多贏,以最大化節水者利益驅動節水發展,調動用水戶自主節水積極性;二是加強節水灌溉產品和設備認證,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落后企業出局,讓優質企業、優質產品獲取合理收益回報,驅動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換代;三是加快農業水權改革步伐,積極探索農業水權跨行業跨區域轉讓,催化農業節水經濟收益提升,充分體現節水的資源價值,增強節水的原生驅動力。


      本文引用格式:

      韓振中.創新驅動節水灌溉高質量發展 夯實農業強國建設基礎[J].中國水利,2023(7):11-14.


      作者:韓振中 責任編輯:王盛楠
      <strong id="hkcun"></strong>

      1. <rp id="hkcun"></rp>
        <tbody id="hkcun"></tbody>

      2. <rp id="hkcun"></rp>

        <em id="hkcun"></em>
        插鸡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