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節水和節水產業需一體推進
節水產業狹義上是指“節水產業化”,即把節水做成大的產業,包括以節水治污與資源化利用為主要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溝通、信息服務、工程建設等完整產業鏈,好比節水市場“供給端”;廣義上還應包括產業節水化,即通過節水改造提升各類產業的用水效率,包括工農業節水、城鎮生活節水和非常規水開發利用,好比節水市場“需求端”。
未來,培育壯大節水產業,應著重從供需兩端發力,協同發改、財政、科技、工信、住建、農業、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發力,不斷強化政策精準投放,一體推進節水產業和產業節水。
加強節水市場的有效供給
一體推進節水產業和產業節水應針對“專精特新”節水技術面臨的技術開發難度大、投資金額大、市場不確定性程度高、應用投資風險高等實際,加強節水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具體政策支持。
一是重視支持節水技術產品的創新研發。進一步拓寬支持節水術產品研發生產的投融資渠道,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節水技術的研究;設定節水技術應用獎勵項目,從資金、宣傳等多方面支持企業在變革性技術方面的研發;支持行業代表性企業建立節水創新企業技術聯盟,聯合政府、研究機構和行業企業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加速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二是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市場化。及時總結遴選適合不同領域的節水實用技術、產品、設備、工藝等,定期編制符合節水標準的研發生產企業目錄;采取控制性政策,支持具有先進節水技術的節水企業建立節水產品裝備的定點生產制度,形成規范化和規?;a;給節水技術創新研發單位提供技術輸出平臺,與國際國內同行業企業開展合作共建,加速節水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三是建立節水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用水產品水效標識管理制度,盡快擴大水效標識產品覆蓋種類,規范節水產品的市場行為,擴大節水產品的市場份額。
四是做大第三方節水服務市場。加強節水技術應用和服務產業化,支持產品認證、技術咨詢、評估審計、金融服務等方面第三方中介服務發展;建立健全廣東省合同節水管理信息及服務平臺,完善針對合同節水管理的第三方評估審核、工作協調、監督管理、績效考核等機制,開展節水服務企業評級與信用評價等服務,促進節水產業發展壯大。
激活節水市場的有效需求
一體推進節水產業和產業節水要準確把握節水市場發展規律,激活市場需求潛能,促進形成強大節水市場,更好發揮其支撐作用。
一是明晰綠色產業節水整體規劃。節水產業廣泛分布于不同行業、部門,成為產業中的產業,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其發展主要靠各行業部門的統籌規劃引領。要像新能源汽車、一次性塑料制品發展規劃一樣,重點明確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節水發展規劃及配套的激勵性與懲罰性標準指標,強化節水市場需求端的規劃引領,讓節水先行者更有信心,后隨者更有方向。
二是發揮價格的經濟標桿作用。要大力推行差別化水價制度,使水價與水資源短缺程度和用水產出效益相一致;科學設定城鎮居民各階梯(分檔)水量幅度和不同階梯(分檔)水價,適度拉大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的幅度,體現水價對促進節水的約束和激勵作用,為節水產業發展創造空間;大力推進水權交易市場建設,為節約的水量變現提供多元化的渠道,提升節水效益變現能力,總體上為發展節水產業奠定經濟基礎。
三是加強節水技術產品的宣傳推廣。支持舉辦節水技術產品展銷會、交易會、博覽會等展會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技術交流、觀摩和展示,大力宣傳推廣成熟適用節水技術,重點宣傳用水精準計量、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精準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監測智能化、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關鍵技術,營造全民節水、科技節水濃厚氛圍。
總結節水市場的培育經驗
注重總結培育節水市場的已有實踐,不斷從頂層設計發力,發展節水技術產業,培育激發節水市場主體活力,加強節水技術研發推廣、建立節水市場服務平臺等。
要加強節水技術研發攻關,發揮水利科技創新資金引導作用,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節水技術的研發應用,帶動社會企業加大節水技術攻關投入;推廣節水技術提升產業節水效率,調查各類用水大戶用水細分場景,對標全球同類場景先進水效,形成適用于當地的節水技術庫、產品庫、項目庫以及節水行動優秀實踐案例,組織高耗水行業推廣普及無水印染、空氣冷卻、水肥一體化、污水零排放、海水淡化利用等先進技術,促進產業節水;推動成立節水技術產業協會,暢通政企常態化溝通渠道;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節水先進技術成果產業化;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機制,發揮有為政府作用,以適當方式給予合同節水項目財政補貼,激發節水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拓展節水投融資模式,金融機構積極與當地政府開展合作,通過簽訂戰略協議、提供項目金融服務等方式,支持包括節水在內的水利民生建設,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設計信貸產品,保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