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hkcun"></strong>

    1. <rp id="hkcun"></rp>
      <tbody id="hkcun"></tbody>

    2. <rp id="hkcun"></rp>

      <em id="hkcun"></em>
      首頁 >  科普與文化 >  文化 >  正文

      冰爽一夏,來看看運河邊的古人如何喝上冰鎮飲料

      時間:2023-07-25 來源:整理自《中國運河志》等

      屈原在《招魂》中寫道:“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br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em;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微軟雅黑, Arial;"/>

      在兩千多年前的夏天,吟幾句詩,飲一盅冰鎮美酒,似乎有種時空穿越的亂入感。

      古人沒有冰箱,如何喝得上冷飲?夏至將至,來看看運河邊的古人們“藏冰”“取冰”“用冰”,各有大招。


      滄州

      受氣候條件影響,以運河冰為藏取對象,主要集中在運河北段地區。歷史上,從山東到今北京通州,藏冰之事曾非常普遍。

      藏冰必先鑿冰。傳統習俗,鑿冰、藏冰有具體日期,即每年的臘月初八。對此,乾隆《滄州志》卷四《禮制·風俗》云:“十二月八日,食臘粥,兼飼貧。藏冰?!辈乇闹饕康脑谟趤砟晗奶靷涫?,冰是皇家、官府、富貴人家的消暑奢侈品,也是某些行業(如水果業、鮮魚業、飯店等)的必需品,因此市場需求旺盛。不過,鑿冰、藏冰需要專門的冰庫,非一般人家所能為,故主要是由官府出面組織進行。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172878438030.jpg

      南宋 馬和之《豳風圖》(局部)凌人于凌陰內藏冰

      具體方法是:提前一兩天在運河上選擇潔凈水源處,鑿出若干一尺見方的冰塊,然后在臘八這天,集中運到冰窖內碼放,然后封窖,再在上面堆起柴草并以泥封之。滄州城冰窖位于今新華橋東頭南側,此處曾有一條“冰窖胡同”,全長100米左右,寬約2米。

      臘八藏冰,出冰的日期則是來年四月二十八,這天為滄州城藥王爺廟會,屆時城內商賈、仕女云集。由于這天開始出冰,街上各種新鮮冰鎮食品紛紛叫賣,可趁廟會之機賣個好價錢。

      北京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198142530168.jpg

      北京冰窖

      在老北京的夏日里,街巷有不少賣酸梅湯、雪花酪、紅果冰的攤販,他們架起白布棚,手敲冰盞誘人前來消暑解渴。冰盞似大號酒盅,銅制。敲擊時,無名指、中指托底,食指、拇指夾住冰盞,在碰擊中發出“嘀嘀、嗒嗒”之聲。所謂“敲冰盞”,即是如此的夏日一景,其聲清脆且有節奏美感,為酷熱中的北京城送去幾絲涼意。

      對敲冰盞的文字描述,清代學者郝懿行《都門竹枝詞》中有云:“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解涼。銅碗聲聲街里喚,一甌冰水和梅湯”。他筆下的敲冰盞的特殊聲響,已然成為北京文化的一種象征。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216516608467.jpg

      清 掐絲琺瑯帶座冰箱

      而到了晚清時代,雖然國運衰微,時局堪憂,可仍有文人雅士對這敲冰盞之聲念念不忘,杭州人丁立誠《王風箋題》,其中就有《敲冰盞》詩一首。序言是:夏日京師市中有設攤賣冰者,輒以兩銅盞顛倒擊之,其聲鏗鏗然。

      天津

      因南運河、子牙河穿鎮而過,天津楊柳青有著得天獨厚的窖冰存冰的天然條件。從清末、民國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楊柳青一直都有冰窖。楊柳青的冰窖行業始于清乾隆初年,由楊青巡檢司與武汛衙門會辦,在武衙南墻外挖窖藏冰。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235218888107.jpg

      古人藏冰圖

      古時藏冰極為不易,冰是夏日里的頂級奢侈品,能夠在夏日用上冰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代之前,窖冰藏冰為官府專營。到了清代,商業藏冰大為發展,出現了專門經營藏冰的“冰戶”,官府也向“冰戶”派購用冰,這些商戶便被稱作“冰差”。

      楊柳青最早的冰差,是為運河過往官船提供食品防腐保鮮之用,經費出自鎮中商戶、船戶。后來,冰差漸漸與本地商戶合作,按本地經營飲食、肉類、鮮果等行業,以及鎮內富戶等,每年按所需數量,預收訂款,做為冬季窖冰之用,不再向商船戶等斂款。鴉片戰爭后,運河航道梗塞,船只漸少,王公大臣南北往來,多依靠海上輪船。楊柳青的冰窖便集中為鎮內需求服務。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257583573984.jpg

      采冰人

      《楊柳青買賣通俗雜字》曾記載“往前看,武汛南,戴家冰窖在眼前,一塊冰,價三角,天氣越熱塊越小”。

      冬天窖了冰,三伏天里人們就算是有了降溫的原料。天然冰塊的售賣者多為青少年。暑假時,孩子們干此營生,勤工儉學,補貼家用。他們一般在冰窖躉一個大冰塊,肩挑或背筐背著,沿街叫賣,“都是白的呦——水物呦”。

      蘇州

      古代除了“官窖”的藏冰,在炎熱的江浙地區,有大量的“冰窖”“雪窖”,用于藏冰消暑和生鮮冷藏。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蘇州,冰塊消耗量很大。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275677466289.jpg

      清 袁起《瞻園消夏圖》中的冰盆

      據漢代《越絕書》:“吳閶闔門外有郭中冢者,閶闔冰室也?!惫?,是在墻的外圍加筑的城墻;冰室,是專門藏冰的地方,后來的人不了解情況,誤以為是一個大墓?!秴窃酱呵铩酚涊d:“勾踐之出游也,休息石臺,食于冰廚?!?南宋徐天祜注云:“一曰‘冰室’,所以備膳羞也?!碑斈暝酵豕篡`出游,要帶一個可移動的冰廚,用冰塊來保鮮食品,真夠奢侈的。

      bdupload/image/202307/1690276297268458404.jpg

      佚名《宮沼納涼圖》

      唐代白居易曾經任蘇州刺史,他是一個很怕熱的人?!对葡呻s記》說,唐代“長安冰雪,夏至月則價等金璧”,十分昂貴,而身為太子少傅的白居易“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償價,日日如是?!?/p>

      因為蘇州城的冰塊消耗量激增,以至于不得不千里迢迢運冰。發展到明末清初,蘇州城中的儲冰冷庫,有16處之多,當時叫“藏冰廠”。


      責任編輯:王盛楠
      文創
      <strong id="hkcun"></strong>

      1. <rp id="hkcun"></rp>
        <tbody id="hkcun"></tbody>

      2. <rp id="hkcun"></rp>

        <em id="hkcun"></em>
        插鸡网站免费看